本科醫療設備擁有四維動態影像導引全域弧旋刀(4DCBCT VMAT)、螺旋刀(TomoTherapy)、3D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機(3D CT-Simulator)。針對腫瘤的治療給予最新的治療科技技術,提供病患更多元化、更精準的醫療服務。 一、四維動態影像導引全域弧旋刀(4DCBCT VMAT) 四維動態影像導引全域弧旋刀的基礎為一台可以産生百萬伏特光子射束以及電子射束的直線加速器,利用直線加速器順著病人做360度旋轉治療,以達到治療的目標。並配有多葉式準直儀,能在同一平面方向的射束中設計不同的射束強度分段照野,每層中各單元所設計給予的射束強度可以不同,累積效果便能達到依照靶的厚度不同,而調控給予的射束強度,做到強度最適的要求,因而增進了控制腫瘤劑量分佈的能力,這便是所謂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技術(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 IMRT)。此外,四維動態影像導引全域弧旋刀可使用最新一種極優化逆算式電腦治療計畫(蒙地卡羅運算法),設計出藉由改變治療期間射束的不同變化,搭配動態旋轉機頭方位與速度的控制、多葉準直儀的葉片改變,以及劑量率與準直儀角度的變化,隨時瞄準腫瘤部位給予強度調控劑量,這就是目前最新之動態弧形強度調控放射治療 (Dynamic Volumetric Modulated Arc Radiotherapy, VMAT)。而在治療前的驗證方式,除了傳統使用直線加速器直接以MV級(百萬伏特)X光拍攝,本機更搭載新型4D cone beam CT (X-ray Volume Image, XVI),可以在放射治療之前進行3維影像導引,就是所謂的影像導航放射線治療(Image-Guide Radiation Therapy, IGRT),除了能確認病人位置是否正確無誤之外,還能觀察病人腫瘤變化、位移,隨時更改治療計畫以提供最佳化及個人化的放射治療。此外,本院更引進東亞第一套4維影像導引系統,除了3維影像提供解剖位置外,還能依據時間的不同來追蹤病人呼吸所造成身體器官的位移,進一步分析後,再決定放射線治療標靶區移動的向量,能大大降低呼吸所造成不準確性。二、螺旋刀(TomoTherapy) 影像導引斷層式螺旋刀是一種全新的放射治療武器。除了傳統直線加速器以高能量放射線照射腫瘤細胞的功能外,更融合了新一代的強度調控放射治療(IMRT, intensity modulated radiotherapy)及影像導引放射治療 (IGRT, image-guided radiotherapy),並採用螺旋式的劑量給予方式。螺旋刀的外形就像一般的電腦斷層掃瞄機,但功能除了提供治療前的即時掃描定位影像,也可以做斷層式的螺旋治療。在其特殊的斷層式螺旋治療方式下,當病患隨著治療床緩慢移動進入機器圓孔中央的同時,機器可以藉由高速旋轉 360 度的機頭將高能 X 光由許多不同的角度射入人體,每一圈就有來自四面八方非常平均的 51 個方向在執行治療,假設一個20公分的照野每0.5公分為一圈螺旋,總共就有二千四十個角度在執行治療,因此可以將放射治療的劑量累積於腫瘤所在的區域,使大部份周圍的正常組織與器官所接受的劑量儘量降低。如此一來,非但可以保存其他正常器官的功能,讓併發症的發生機率減低;亦可在必要時增加治療劑量,提高腫瘤控制率。此外,螺旋刀更突破以往限制,能在一次的治療中,完成體內多個不同部位轉移性病灶的同次多目標影像導引斷層式螺旋刀治療,大幅縮短療程,提高病患生活品質。三、3D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機(3D CT-Simulator) 3D電腦斷層模擬定位機是目前最先進的腫瘤定位設備,它是利用電腦斷層掃描的方式,取得病人治療姿勢的影像資料,可提供快速醫學影像檢查與電腦三度空間立體放射治療計劃所需影像資訊。醫師透過三度空間人體之解剖影像,可準確定位腫瘤範圍,與危急組織或器官,以達到最佳之治療效果,並抑低副作用至最小的程度。